【好文分享】經濟部推動「冷氣適溫運動2623」

文/ 台北市冷凍空調技師公會 林嘉育 理事長

台灣自2013年已開始推動冷氣室溫26℃等節約能源相關規範,但並未要求餐飲業者對「用餐時間」進行冷氣溫度管控,主要原因在於當時業界認為,在用餐時間若進行溫度管控會影響到用餐舒適性,因此建議此時段由業者依用餐現場環境,進行自主控管,但也由於如此,可能導致冷氣溫度設定太低,因而造成耗能、顧客又不舒適的現象。

為推動淨零轉型節能減碳,經濟部推動「冷氣適溫運動2623」,鼓勵營業場域響應「會議冷氣適溫26℃±1」及「用餐冷氣適溫23℃±1」,本次主要針對「用餐時間」進行冷氣23℃±1的試辦型方案,除安排專業團隊進行節能診斷及服務,協助提升照明、空調、通風等能源效率管理之外,同時全面協助服務業升級與更新空調送風、照明以及環境溫度最適化控制設備等,藉此改善部分場域冷氣溫度過冷或不均現象,並引導業者於用餐時段調整適當的冷氣溫度,提供顧客舒適的用餐環境,以達到兼具顧客舒適、業者省電的雙贏目標。

▲經濟部推動「冷氣適溫運動2623」,鼓勵營業場域響應「會議冷氣適溫26℃±1」及「用餐冷氣適溫23℃±1」

2023/04/21

舒適的用餐環境,仍須依循合理的空調規劃設計,包含評估空間大小、方位、氣候條件、熱能來源、使用時間、用途或特殊使用情境等相關因子,簡易而言可歸納如下:

1.餐廳類型:不同類型的餐廳應依其特性,規劃合適的空調系統。例如:西式餐飲與中式火鍋、燒烤就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餐飲模式,故空調系統設計考量也是完全不同類型。

2.餐廳面積及容納人數:應視餐廳面積及容納人數,經合理的空調負荷計算,選用適當空調設備容量與適宜風量。

3.餐桌佈局:依顧客用餐區域,調整空調系統的風向和送風方式,避免出風口直接面向用餐顧客,確保每個餐桌都能得到舒適的空氣流通。

4.空氣品質:餐廳的空氣品質需要保持良好,空調系統需要考慮到新鮮空氣循環和高效率過濾功能。

5.噪音:空調系統的噪音應盡可能的降低,以避免影響顧客的用餐體驗。

除上述所提應考量特殊情境需求外,完整的空調規劃設計亦須搭配良好的控制系統,良好分區溫度控制不僅能提高用餐人員的舒適度,整體空調耗能也能大幅將低。另外於完工後的測試、調整、平衡 (TAB),更可確保空調系統發揮正常運作,避免不必要能源浪費。

依據ISO 7730熱舒適標準,影響人體熱舒適度主要有溫度、相對濕度、流經人體風速、平均熱輻射溫度、人體著衣量及活動量等六項參數決定,並非單一溫度條件即可決定人體之熱舒適,而撇除無法控制之參數,如人體活動量、著衣量及平均熱輻射溫度(現場熱源、光、餐點等),透過調高溫度搭配較高的風速或調低溫度搭配較低的風速及較低的相對濕度(50%~60%)等,這些都是讓人體感受較為舒適的環境條件。「用餐冷氣適溫23℃±1」參考了綠基會依ISO 7730熱舒適標準模型評估了餐館較為舒適的溫度區間,結合適切的空調規劃設計,將提供餐飲業者一個明確的溫度區間參考標準。

剛落幕G7高峰會議中,各國允諾最遲在2050年之前,要加速潔淨能源轉型,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並認知透過多元化能源供應來源,強化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承諾在這個關鍵的十年裡,立即採取短期和中期行動,在全球推動綠色轉型,共同努力達成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轉型,將溫升限制在1.5℃範圍內。在全球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目標的浪潮下,我們更不能置身事外,面對氣候變遷,台灣跟上腳步共同承擔減碳責任,集結民眾一起努力節能減碳。本次「用餐冷氣適溫23℃±1」政策,除了導正以往用餐環境偏冷的問題,也可幫業者節省電費支出,而顧客也可以得到較舒適的用餐環境。期望藉由專業團隊的節能診斷服務及餐飲業者的參與,加強帶動全民節能減碳風氣,同時提升社會大眾對於冷氣節能措施的正確認知及健康環境的意識,促進台灣永續、環境共好。

文章轉載來源:三立新聞網